文獻中心
當飛利肝寧治療酒精性脂肪肝臨床觀察
劉紅 李曉良 姚思敏 文彬 李慧娟
(廣東深圳市東湖醫院 深圳518020)
摘要 目的:探討當飛利肝寧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療效。方法:用當飛利肝寧治療觀察酒精性脂肪肝44例,并設立對照組26例,給予口服護肝片及脂必妥治療,療程均為3個月。結果:觀察組在降ALT、AST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(P<0.01),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綜合療效也優于對照組(P<0.05)。結論:當飛利肝寧在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療效。
關鍵詞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肝 當飛利肝寧
酒精性肝病是西方國家中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我國,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隨著人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改變,飲酒所帶來的身體危害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。長期大量飲酒可以導致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。其中以酒精性脂肪肝最為多見,但目前臨床尚無特效藥物治療。我們采用當飛利肝寧治療酒精性脂肪肝44例,經與對照組比較,治療滿意,現報告如下。
1 材料與方法
1 1 病例選擇:病例系來自2004年1月~2005年5月間在我院就診的患者。參照“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(草案)”[1]。酒精性脂肪肝病例入選標準如下:①飲酒時間5年以上,每日飲酒量平均大于40g酒精量。②肝功能損傷(ALT>40u/L,AST>40u/L)。③血脂異常(TCH>6 0mmol/L或TG>1 6mmol/L)。④B超改變:肝實質點狀高回聲(回聲水平高于脾,腎);近場回聲密集增強而遠場衰減;肝內脈管顯示不清。⑤排除病毒感染、代謝異常和藥物等引起的肝損傷。共入選病例70例,均為男性。進行隨機分組。觀察組44例,男性年齡27~56歲,平均37.5歲;對照組26例,年齡25~60歲,平均35.6歲。兩組間臨床情況無明顯差異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1 2 治療方法:觀察組給予當飛利肝寧口服,每日3次,每次4片,療程3個月。對照組給與護肝片,每日3次,每次4片,脂必妥片每日3次,每次3片口服,療程3個月。治療期間囑患者絕對禁酒,適當減少熱量攝入,每周觀察一次癥狀及體征,每月復查一次肝功能和血脂,同時由專人操作行肝臟超聲探查。
1 3 療效判定:判定標準為:①臨床癥狀或體征消失;②肝功能恢復正常;③血脂降至正常;④B超探查脂肪肝圖象消失。達到上述4項指標者為治愈,達到3項者為顯效,達到2項者為有效,其余為無效。
2 治療結果
2.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T、AST變化情況見表1。
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
|
|
ALT (u/L)
|
AST (u/L)
|
||
|
|
治療前
|
治療后
|
治療前
|
治療后
|
觀察組
|
44
|
107±46.2
|
40.5±10.2*
|
125.4±53.5
|
43.7±11.5*
|
對照組
|
26
|
103.8±47.5
|
55.2±17.9
|
119±49.2
|
58±15.8
|
注:*與對照組比較, P<0.01;*與本組治療前比較,P<0.01
2.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綜合療效比較見表2。
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比較
|
例數
|
治愈
|
顯效
|
有效
|
無效
|
總有效率
|
觀察組
|
44
|
17
|
12
|
10
|
5
|
88.6%
|
對照組
|
26
|
5
|
4
|
9
|
8
|
69.2%
|
注:兩組間經Riddit分析,P<0.05
3 討 論
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早期的病變表現,也是酒精中毒最常見的肝臟病變。目前酒精性脂肪肝(AFL)的形成機理尚不完全清楚,主要認為與多種機制有關,①乙醇氧化過程 中過多消耗輔酶I(NAD+),NADH/NAD+比值升高,抑制三羧酸循環,線粒體內進行的脂肪酸的β一氧化減弱,游離脂肪酸降解減少,在肝細胞內堆積,三酰甘油合成異常增多,導致脂肪肝。②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可以作為外來抗原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,誘發免疫性肝損傷;并激發脂質過氧化反應,使自由基增多;同時能損害肝細胞高爾基復合體功能,導致VLDL合成減少,使肝臟輸出三酰甘油能力下降;③長期大量飲酒還可以誘導肝細胞微粒體中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活性增加,加重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的毒性作用[2,3]。AFL在早期是可逆性的,經戒酒和治療后脂肪肝可逐漸消減。但如不及時治療,演變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,則不易逆轉。故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甚為重要。
當飛利肝寧具有抗炎、穩定肝細胞膜、增加肝細胞內的糖原及核糖核酸等藥理作用,能降低多種毒性物質對肝細胞的損害,保護肝細胞正常結構和功能;抑制炎癥反應介質(腫瘤壞死因子等)的形成,減輕肝細胞間質的炎性反應;降低谷丙轉氨酶,促進膽汁分泌排泄。其主要成分是當藥和水飛薊素,當藥為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,又名紫花當藥,民間俗秒“肝炎草”。當藥對肝臟疾病的療效早在《內蒙古中草藥》中就有記載。近年來對獐牙菜屬約40種植物的化學成分和生理活性進行的研究表明[2],該屬植物提取物主要化學成分為龍膽苦苷、當藥苦苷、獐牙菜苷及齊墩果酸等,能清肝利膽、清熱除濕,具有抗炎、保護肝細胞、防止或減輕肝細胞損傷并有促進受損細胞修復的作用[3]。水飛薊素是從菊科植物水飛薊種子中提取的一種類黃酮。水飛薊賓是水飛薊素的主要成份,藥理作用最強。研究表明,它具有下述多方面的藥理學活性:①直接清除活性氧對抗脂質過氧化,有助于維持細胞膜的流動性及生理功能,增強肝細胞膜對多種損害因素的抵抗力。②水飛薊賓進入肝細胞后可與雌二醇受體結合并激活之,進而促進酶和結構蛋白的合成,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再生。③還具有免疫調節,抗肝纖維化,抑制炎性介質產生多種作用[4,5]。這些效應或多或少地阻抑了酒精致肝損傷的相應環節,從而在整體上產生比較好的療效。本文臨床觀察也驗證了這一點。
綜上所述,當飛利肝寧是目前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的一個比較理想的藥物。它尚具有不良反應少,患者耐受好的特點。但是必須注意只有結合有效的病因治療,如戒酒等,才能充分發揮當飛利肝寧的治療作用。
參考文獻
1 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.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(草案).中華肝臟病學雜志,2001,9(5):264
2 王建農,侯翠英 抱莖獐牙菜化學成分的研究[J] 中草藥,1994,25(8):401 403
3 王國英,蔣家雄 龍膽苦苷對大鼠肝細胞實驗性保護作用的病理觀察[J] 云南醫藥,1993,14(4):242 243,251
4 于樂成,顧長海.水飛薊賓素與酒精性肝病.肝臟,2000,5(3):182
5 江正輝.酒精與脂肪肝.見:范建高,曾民德主編.脂肪肝.第1版.上海: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,2000,127